关爱通研究院集合了关爱通在人力资源行业有深刻理解、丰富经验的咨询顾问,以能够切实提升组织、员工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等企业关键性因素为目的,对市场、政策等前沿信息进行洞察、思考及探讨,并与您共同分享我们的视角。关爱通研究院已连续4年为第一财经举办的“αi优质职场”评选提供了专业评审意见。
上周,全国的战疫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胜利曙光渐现。而这次非同寻常战疫,不仅仅是与新冠病毒作斗争,更是要与疫情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做斗争。中央眼下最关心的,除了疫情之外,就是“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关乎社会大局,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
稳就业必须稳企业。企业是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而此次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日前,中智上海公司针对疫情之下各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发布了《疫情防控督促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我们通过该报告,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的真实困境,近距离感受企业的“不稳”。
本次共计调研616家企业,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外资企业49%,中外合资企业7%,民营企业26%,国有企业15%,其他企业类型3%。从企业员工规模来看,基本覆盖大、中、小三类企业,共调研100人以下企业228家,100-1000人企业252家,1000人以上企业136家。行业分布覆盖制造、销售贸易/消费品、互联网、高科技、医药健康、房地产等各行业。
震荡之下,企业直面不稳
从疫情对企业的业务影响来看,大概有一成的企业表示疫情对公司业务有正面影响,预期后续市场需求会变大,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健康、互联网、物流行业。除此以外,近八成的企业都面临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再看企业最担忧的那些事。归纳起来,就是“入不敷出,人效下降”。报告显示,近六成企业担心业绩指标很难完成,这是企业目前最大的担忧;其次是成本层面的压力,37%的企业表示人工/租金/税费等刚性成本压力大,公司的现金流不乐观;还有客户、市场层面的问题,37%的企业担心客户服务受影响,36%的企业担心市场需求萎缩;另外,三成企业担心员工管理、工作安排以及身心健康,和产品交付的问题;13%的企业担心资金、人员调整或缩减和供应链层面的问题。还有企业担心国外对华的入境封锁,部分在武汉成立分公司的企业损失严重等问题。
都说疫情之下,公司里最忙的就是HR,的确,疫情给HR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影响最大的是工作协同方式,疫情之下,75%的企业改变了工作协同方式,采用远程办公、弹性工作等方式开展工作;其次是招聘管理和人力成本,近半数企业表示疫情对招聘有影响,四成企业表示会控制成本、削减支出;另外,近三成企业表示会更加重视员工绩效和人员效率; 27%的企业表示2020年的调薪计划暂缓或调薪率下降;近两成企业表示会采用劳务派遣、兼职等灵活用工方式;12%的企业表示用工编制受影响。
往年“金三银四”是招聘旺季,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招聘市场将遇冷。报告显示,近半数企业招聘管理受影响,在这些企业中,虽然仅有一成企业现在就表示会冻结招聘,但65%的企业表示因疫情影响下校园招聘会、现场招聘会搁置及员工返工延迟等原因,招聘难度增加;56%的企业表示会转变招聘方式,采用视频面试或全流程线上招聘;半数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招聘暂缓。
本次调研,有12%的企业表示用工编制受到影响,在这些企业中,具体影响有编制缩紧,缩减用工(占53%);人员优化,部分减员(占42%)。受影响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旅游/酒店/餐饮、教育培训、消费品零售行业,同时在汽车、制造、地产、金融、广告传媒、人才服务行业也有分布;除了影响小微企业外,对部分大中型企业中也有不利影响。仅少数企业表示编制扩张,用工需求增加(占11%),而此类企业往往受到员工返岗率下降,岗位空缺率增加(占42%)的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疫情下大部分企业的用工和薪酬给付都较为稳定,仅有一成企业表示可能会因为停工停产采取岗位调整、降薪(或延期发放奖金)、停薪待岗或裁员举措。
此外,疫情还可能引发劳动争议,这也给企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此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延期复工和员工隔离期间的工资支付、假期使用、调休等。其他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还有员工无法积极投入工作导致绩效下降,企业要求员工到岗复工,不排除因对疫情忧虑而请假、辞职的情况发生等。部分企业目前面临比较紧急的问题还有因口罩等防护用品采购困难,导致不具备复工条件,员工拒绝到岗复工。少数企业担心由于停工停产倡导员工签订停薪留职协议,导致劳资关系矛盾。
这份报告客观真实反映了疫情期间企业的种种不稳定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政府多措并举,助力支持稳企业
可喜的是,政府也听到了企业的呼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直至中央,都出台了一系列为企业减负的优惠扶持政策,上周关爱通研究院梳理汇总了这些政策(关爱通研究院 | 疫情之下全国各地惠企政策综合盘点)。而就在上周2月18日,国务院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上,直接重拳出击,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招:
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同时,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对职工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实施上述政策,充分考虑了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等情况,可以确保养老金等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随后,在2月20日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对社保减免做了详细解读,他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
免,就是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实行免征,免征的期限不超过5个月,也就是说免征的政策可以执行到6月份。湖北省可以将免征的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
减,就是湖北以外的全国其他省份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减半征收,减征的期限不超过3个月。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不涉及经营问题,受疫情影响较小,因此不纳入此次减免政策的范围。
缓,就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缓缴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中央的命令掷地有声,行动更是毫不含糊。这给全国数千万大小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指日可待!
本功能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快速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公众版),数据来源权威、查询结果准确。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