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发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1月1日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来源:新华社)
02. 多省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4日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1月1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9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2024年以来,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内蒙古、四川、重庆、山西、新疆等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来源:第一财经)
03.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有关部门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04.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消息,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顺利完成“1200万人以上”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25年将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就业岗位归集发布机制。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方面,2025年将出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文件,实施青年就业岗位开发计划,挖掘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领域就业机会,推出科研型、管理型就业见习岗位。(来源:新华社)
05. 人大代表建议将产假延长至180天
1月中下旬,全国多地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各地代表委员提及一系列婚育支持举措,如把婚假延长到15—20天;将女职工的产假延长至180天,给予男职工更长的陪产假,如30天;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不同等次的育儿补助和照护津贴;将不孕不育、高危和危重产妇监护等相关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加大力度让现有公办幼儿园延伸开展2—3岁的托幼托育服务等。(来源:中国新闻网)
06. 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表示,2025年将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在惠民生方面,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增加居民收入。(来源:中国网)
07. 人社部: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已达2.3万亿元。下阶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稳妥做好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来源:中国证券报)
08. 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
分省份来看,去年有6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8.5万元。2024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66元,位居第一。北京以85415元紧随其后。(来源:中国新闻社)
09. 到2030年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新创造1.7亿个工作岗位,而被替代的工作岗位数量将达9200万个,就业机会净增7800万个。
随着全球技术、经济、人口结构和绿色转型等领域发生趋势性变化,劳动力亟需升级技能才能做好准备。(来源:经济日报)
10. 劳动者放弃休年假的比例显著增加
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事业等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且经职工本人同意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依法支付工资报酬。
据报道,近七成受访者没休完2024年的年假,而超60%未休年假的受访者是主动选择放弃。2024年底一项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劳动者放弃休年假的比例显著增加。职业发展压力、工作繁忙、“请假羞耻”等,是劳动者放弃休年假的主要原因。(来源:工人日报)
11. 人社部等8部门进一步推动技能强企工作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9项重点任务,从四个方面支持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在激发企业积极性方面,支持企业牵头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在支持企业培养评价方面,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项目化显性化培训模式,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待遇方面,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评选和荣誉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在组织保障方面,通过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职工个人付费等多种渠道强化资金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宣传推广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