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关爱通研究院> > 热点
AI重构人力版图:DeepSeek浪潮下,HR的角色迭代与价值新生!
2025-03-28 11:59:48作者:关爱通

作者| 艾伦  关爱通研究院特聘专家

 

2025年2月16日,深圳市福田区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 R1模型后在政务云上的部署和训练,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这70名“AI公务员”的上岗,在整个社会引起轩然大波,“AI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讨论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激烈和刺眼。

 

那么,首批AI员工在政府层面的高调入职,对我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仁们有哪些思考和启示呢?

 

深圳首批70名AI公务员的常态化履职,标志着政府组织形态进入新的进化阶段。这些具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能力的数字员工,已覆盖行政审批、政策咨询、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11类岗位、240个政务场景终端,在试点部门中,企业注册审批时效从3天压缩至15分钟,信访回复满意度提升至92%。这种效率跃升背后,隐藏着组织发展规律的深刻变革。

 

对现有的传统科层制政府组织可能面临三个方面的重构:首先,岗位价值评估体系“经验资历”转向“人机协同度”;其次,部门边界因数据共享能力增强而模糊化;第三,公共服务产品呈现“智能插件化”特征,人+AI数智员工相结合的模块化组合可根据业务流量自动伸缩。由于AI技术的介入,对政府部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高质量的服务结果,应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那么,随着DeepSeek等AI开源大模型的崛起,AI能力突破实验室围墙涌入产业端,组织进化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重构。随着马斯克宣布人机接口商业化的开始,未来的组织,人、人机结合体、数智人可能成为“员工”的三大类型,除了提升效率之外,AI技术对的组织形态的影响还有哪些呢?

 

一、AI技术重构组织形态

 

01. 人才供应链的重构

 

DeepSeek开源生态催生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使一些跨境电商企业的AI工程师需求骤降40%,但涌现出了“提示词工程师”、“模型微调师”等一系列新型岗位。

 

更具颠覆性的是,部分智能客服公司已经通过开源模型构建的“数字员工工厂”,实现72小时内从需求分析到数字员工上岗的全流程自动化。

 

也有科技公司已开始启用“技能区块链”动态追踪员工能力图谱,人才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15倍。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在员工招募方面,从岗位管理转向技能管理,从而为组织配置技能匹配的“员工”

 

02. 组织决策权的分布式迁移

 

开源模型带来的技术平权效应正在瓦解传统决策层级。

 

某制造业集团通过部署开源AI系统,将设备故障诊断决策权下放至一线技术员,决策链条缩短83%;某新能源企业建立的“AI可信度评估矩阵”,动态调整不同场景的人机决策权重,使组织决策敏捷度提升200%。所以针对传统的单一由“人”决策的流程和体系,人力资源需要在新的组织架构中考虑重构授权体系。

 

03. 知识体系的液态化流动

 

AI开源社区展现的知识共享机制,倒逼企业打破知识垄断。

 

比如,在某个医药研发机构通过构建开源知识图谱,已经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了40%。因此,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在尝试通过“AI导师系统”来重塑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在实时捕捉开源社区创新知识的同时,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员工技能更新周期压缩至7天。

 

04. 价值交换体系的建立

 

AI时代如何区分不同“员工”的贡献方式,公平地评估和激励他们?

 

人类员工有情感、创造力,需要非物质激励,如职业发展、工作意义,而AI机器人贡献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需要算力资源、数据更新等,数智员工可能介于两者之间,需要特定的维护和升级。

 

比如:阿里巴巴达摩院实施“创新积分制”:人类员工可用创意点数兑换AI算力,AI系统可用优化方案兑换人类导师时间,帮助不同员工通过跨形态价值体系交换到被激励的要素。又比如:埃森哲数字银行推出“能力NFT”,将核心技能转化为可交易数字资产。同时,AI算法将逐渐掌握从薪酬测算到晋升预测的决策建议权,形成“硅基决策层”。

 

05. 企业文化的新篇章

 

AI时代的人机混合职场中,HR扮演着人机伦理问题定义和冲突解决的重要角色。比如:国外某汽车集团,在HR的协调下组织了由认知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和工会代表组成的“人机关系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机协作章程,成功化解生产线机器人员工引发的集体焦虑。

 

因此,HR的角色不再是单纯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义企业文化,还要考虑人和机器、人和数智人、机器与数智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冲突管理。

 

二、AI技术重构HR价值链

 

HR的传统核心价值可能被认为是人才管理、组织文化、员工关系等,那么在AI冲击下,HR的核心价值将呈现出“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量子叠加状态,具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技术理性方面:设计适应人机协同的认知框架,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文化连续性,通过动态能力建模对抗系统混乱;

 

人文关怀方面:建立算法社会的道德缓冲带,构建数字时代的组织同理心网络,在自动化流程中注入人性化价值点。比如:某金融机构HR部门应用“道德增强现实”系统,在AI招聘决策时叠加了候选人社会贡献、道德困境处理等隐形维度数据,成功将ESG人才识别率提升40%。

 

HR未来的角色定位是“组织神经中枢”,开发混合智能工作流,构建算法偏见、数字疲劳、人机信任等防御机制,创建价值主张编译平台等工作将成为工作主体,因此,HR需要具备能够与AI系统协作的技术素养,更需要注重应用AI技术来做数据驱动决策力。

 

写在最后

 

微软公司描绘的AI技术掌控的世界,5%的人类就可以制造出满足全人类的物质需求,那95%的人去干什么?答案是:entertain each other(彼此娱乐)。

 

HR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保持以人为本的领域,比如:同理心、战略思维、领导力发展,这些是AI难以替代的职能。

 

HR不被替代的秘诀是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在时代变革过程中主动拥抱变化,才能立于时代潮头。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邮箱:yan.zheng@guanaitong.co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