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人力资源热点资讯
01.贝恩报告:ESG“退潮”、资金缺乏、政策不定
3月7日,美国咨询公司贝恩发布《2025年能源与自然资源行业高管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去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创下历史新高,但负责实现转型的企业高层对世界实现净零排放时间的乐观程度有所降低。
据调查,44%的能源与自然资源行业受访高管预计世界将在2070年或更晚实现净零排放,较前一年的31%大幅上升。仅32%受访者预计到2050年可实现净零排放,低于此前的40%-50%。
平均而言,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高管预计石油产量将在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来源:界面新闻)
02.阿里云开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
阿里云近日在全球顶尖高校招募AI技术储备人才,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据了解,此次校招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招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应用、AI Infra等领域技术人才。同时,项目设置A Star项目和Al Clouder项目,面向具备高水平论文、开源项目影响力等特质的顶尖人才,为这类毕业生提供更优薪酬和专业扶持。(来源:财联社)
03.北京高校春招现场:“AI+"岗位增加
一年一度的春招来临,连日来,清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就业洽谈会在该校举行,迎来多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累计提供上万个招聘职位,行业涵盖信息技术、制造业、能源业等重点领域。“大模型研究员”“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员”“AI技术专家”“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许多企业的招聘信息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有的企业还充分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方面的情况及相关产品。(来源:新华社)
04.前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3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6%;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1小时。(来源:国家统计局)
05.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良好,或成发行商
3月26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表示,20多年来,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很好,可尝试成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发行商。在做一定的改革和完善之后,面向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持有人的投资收益率,激励更多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来源:财联社)
06.中办、国办: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并将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来源:新浪财经)
07.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从2025年3月1日起,广州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2300元提高至2500元;同时,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将从22.2元提高至23.7元。
四川从2025年1月1日起,对全省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第一档:每月2330元(每日107元);第二档:每月2200元(每日101元)。全省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第一档:每小时23元;第二档:每小时22元。
此外,福建、贵州、宁夏等多地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源:界面新闻)
08.多地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上海、福建、山东、重庆、甘肃、宁夏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还有16个省份部分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此前生育津贴一般由医保经办机构发放给用人单位,再由用人单位支付给个人。而随着国家医保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越来越多地区的参保女职工能够更便捷、更快速地享受到生育津贴。(来源:央广网)
09.人社部:将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为此,将重点实施一个行动,做到三个强化。
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强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这个生态链,主要目的是推动培训与产业紧密融合,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技能标准就跟进到哪里,培训内容就拓展到哪里。
强化培训载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培训机构、民办培训机构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招投标、揭榜挂帅等方式,择优确定重点培训项目载体。根据岗位急需紧缺程度和培训后劳动者就业情况,给予差异化的资金补贴。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建设了414个公共实训基地。统筹利用多渠道资金资源,建设了117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7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
强化等级评价和薪酬激励。重点是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劳动者提升技能,畅通劳动者向上流动渠道。同时强化技能人才评价全链条监管,规范评价机构管理,提升评价质量。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真正做到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0.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今年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协力推进跨军地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