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中智关爱通潘军:企业社会责任初衷是员工参与
2016-12-30 17:59:17作者:关爱通

        新华网上海12月28日电(孔亮)2016年12月15日至21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智关爱通、αi优质职场、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为期一周的“αi价值共创”社会责任交流展示周。期间,主办方举办了“αi价值共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案例评选颁奖典礼,同时邀请商界、公益界、学界、政界等领域的嘉宾,围绕“商界与社会责任”主题举办多场会议、论坛、演讲、学术讨论活动,共同探索中国社会责任创新理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到底如何理解和践行,新华网专访中智关爱通(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军。

员工不缺工资时要引导价值观认同

新华网:中智关爱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是怎样的,围绕这些责任做了哪些工作?

潘军:我们有一个预判:未来的员工工作不是以工资为目,他是寻找一种价值的认可。但如果不是为工资而工作,那么对组织的管理或人力资源的管理都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即“你怎么去吸引他,为什么人家跟你一起去实现任务或者目标。”我们认为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一致。

其实企业社会责任是雇主与员工或企业与员工间价值观传递的很好的纽带。我们是希望构建这样一个场景,一面是社会上需要帮助的机构组织,一面是能提供帮助的企业。我们做一个平台让他们根据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去对接可以帮助的组织机构或项目。这样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能找到真正体现自己社会责任的载体,形成更大范畴的社会责任。

新华网:最近发布的《上海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呈现出“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33.7分,比上年相比提升10.9分。在您看来这样的结果说明什么?

潘军:现在各个领域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逐年在上升,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会盯着全球性的公司,他们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动向。

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涨,而且我相信上市公司总体评分中得高分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这对社会其他企业而言具有标杆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要让员工认同并参与

新华网:本次展示周中智关爱通提出“价值共创”视角的社会责任案例评估体系,“价值共创”的提法背后有什么含义?

潘军:我觉得一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时有一点结果导向。我们往往只看到捐了多少,给出了多少,但是为什么捐,怎么形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大家探究得不是太多。所以“价值共创”这个课题立项时也是试图探究社会责任的“Why and How”而不仅仅是最终一个结果。

我们是要研究优秀的企业或至少已经在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如何组织如何做出影响的,还有哪些可以效法的?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一些企业,希望可以研究出他们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可以复制,可以分享的东西,形成案例库。

新华网:那如何引导企业能可持续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潘军:目前许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没有真正上升到一个跟主营业务真正相关的地步。也就是说不要仅仅作为任务去完成,我们希望能可持续,否则变成部门的一个任务就失去了初衷。

那么如何形成一种真正的可持续的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责任,那就应该和自己的业务有关。所以我们这次在案例选择中,也选择了一些跟主业相关的,这个是一个公司很多主要的成员一起参与的社会责任,他们并不是case by case,今天扶贫就扶贫,明天环保就捐款。

新华网:“共创”不仅仅是企业和项目,应该还包括了员工一起参与。

潘军:是的。关爱通做这样的课题,也和我们主营业务有关。我们希望在打通社会、企业跟员工之间一个产业链条。比如说一些NGO做出的东西,我们中智关爱通是做 企业福利的,那么我们就会采购这些产品发放给员工。员工接受了福利或分享给亲朋好友,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传递了NGO的理念和正能量,也就是说让员工在享受体验使用这些产出品时也完成一次价值共创。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邮箱:yan.zheng@guanaitong.co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