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身边的一些HR朋友在聊,端午就快到了,也不知道给员工发点什么福利?于是很好奇的询问:“你们没有做过 企业福利的年度规划吗?”结果被他们反问:“企业福利还需要规划吗?不是到了节假日,集采点礼品就可以了吗?”
很意外,现在有些HR还没有意识到企业福利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企业做 员工福利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花掉预算,还是为了讨好员工?我们每个企业在设定福利预算时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定位,或者说是一个目标。因此,我们的企业福利也需要一个SMART模型,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福利的目标。
众所周知,SMART分析法是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所应该遵循的五项原则。而企业福利SMART模型又是什么呢?福利SMART模型是一种通过福利规划帮助企业达成最终战略目标的矩阵式行为模式。
S——Strategy(策略),M——Management(管理),A——Application(执行),R——Result(结果),T——Technology(技术数字化)。
那这个福利SMART模型又该如何实施呢?
策略(S):福利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匹配度,福利定位、目标
管理(M):福利预算,福利计划,福利项目设计,福利沟通设计
执行(A):福利发放执行,福利沟通执行,福利接受过程及体验,福利使用或兑换过程及体验
结果(R):福利参与度,福利感知,福利体验反馈,福利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塑造
技术数字化(T):将整体福利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整合完善
所以,通俗来讲,首先我们需要制定目标,其次计划福利方案,然后执行,最后通过执行获取员工反馈,最终实现企业设定员工福利的目标。
但往往现在企业福利就算制定了战略规划,也无法真正达到最初的目标。根据关爱通调研显示,目前制定了独立福利战略的企业超过6成,其中只有20.4%的企业福利战略能有效支持目标达成;28.8%的企业福利战略仅一定程度支持目标达成,剩下的就是没有达成目标的和根本没有制定目标的。
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没有足够的福利战略意识,福利想到哪发到哪,福利甚至被看做是薪酬的补充,自然也不会帮助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第二,福利执行后的员工反馈没有触及到最初制定目标和制定执行方案的人,所以才会导致钱花了,力出了,但没讨到好的局面。
但近年来,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企业福利管理越来越从“员工诉求”(员工需求、体验、满意度)出发,换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企业在考虑组织与员工不断发展的关系时,越来越重视福利手段的运用。所以相信,目前的比例在不久一定会有大幅度的调整。
企业只有重视和增强企业福利规划能力,才能从中获益,不但帮助能达成企业自身整体战略目标,更能获得员工的忠诚,与员工共创新辉煌。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